“我愿意成为法治大厦中那一块坚实的砖,哪里需要,就垒在哪里。”
2025年8月,上海市海华永泰(南昌)律师事务所肖见文律师通过严格选拔,正式入选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启程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这位长期致力于公益普法的律师,将带着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炽热的法治理想,投身西部法治建设一线。
“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作为司法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从东中部地区选拔优秀青年律师到西部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锻炼,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法律人才,助力当地法治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海华南昌办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肖见文律师多年来深耕公益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普法经验。面对西部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肖见文律师的选择彰显了新时代法律人的责任担当。据悉,肖见文律师将派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司法所,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工作。
肖律师的此次西部之行,不仅是他个人对“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积极响应,也是律所支持公益事业、助力西部法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海华永泰将作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全力支持他在远方的公益事业,期待他将海华永泰的温度带到更多地方。
图为海华南昌办为肖见文律师举办的欢送会
Q:当时看到“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通知时,您是如何考虑的?
答:说实话,看到通知时,我内心的答案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清晰的——我要去。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反应,仿佛之前所有关于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都在为这个决定做准备。它不需要额外的说服或激励,因为奔赴西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提供服务,本身就与我选择成为律师的深层初衷高度契合。
我的初心,其实源于对律师这份职业最本真和最现实的两种理解。说本真,可能有点理想化。和很多孩子一样,我小时候对律师的憧憬来自于荧幕形象,觉得他们西装笔挺、逻辑清晰、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特别“帅”。这是一种很纯粹的对“酷”和“正义化身”的向往。
而真正成为一名律师后,当再被问起“为什么当律师”,我的答案变成了“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并非一句空话,但我深知个体的力量极其渺小。我一个人能改变的实在有限,所谓的"公平正义"宏大而遥远,靠一己之力难以企及。
但正是这种对自身渺小的认知,反而成了我的考量与动力。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公平正义的大厦,需要无数块像我们这样普通的“砖石”去垒砌。我可能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可以选择去做那一块坚实的、被需要在哪里就垒在哪里的砖。
Q:审批通过后,您的心情如何?有没有过犹豫或者担心?
答:得知审批通过时,情绪确实是复杂的。最初当然是喜悦与自豪,但随之而来的是真实的忐忑与不安。
地图上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对我来说完全陌生。那里气候如何?饮食能否习惯?语言沟通会有障碍吗?更重要的是,我真的能理解草原牧民最真切的法律需求吗?我的专业知识,在那里能否真正派上用场?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无数个问号,在深夜里盘旋。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的未知,像一层淡淡的迷雾,笼罩在前行的路上。我甚至开始下意识地查起了当地的天气和风土人情,试图用这种方式,去消解那份对未知的焦虑。
转变的关键,我想是在于我开始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这份“不安”。我意识到,这种忐忑恰恰说明我对这件事情的重视,说明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地把工作做好。于是,我开始把注意力从“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转向“我可以做哪些准备”。随着出发日期的确定,我开始主动去了解“乌拉特”、“海流图”的含义,去想象那里辽阔的天空与草原。我告诉自己,陌生的环境恰恰是锻炼的开始,所有的困难都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这份期待的锚点,最终战胜了不安。
最重要的是,我不断回想自己选择律师这个职业的初心。我始终相信,法律不应该只是城市里的奢侈品,它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温暖和保护。西部地区的群众同样需要优质的法律服务,而我有这个机会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在延安培训期间,听到去年参与计划的律师分享他们如何从最初的忐忑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帮助到当地群众,这些真实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意识到,所有的焦虑都是正常的,但只要我们怀着真诚服务的心,就一定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方式。
图为肖见文律师在延安参加“青年律师西部锻炼”培训班
Q:针对内蒙古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您做了哪些专业准备?
答:作为律所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我长期负责策划、组织并参与各类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从社区普法讲座到大型现场法律咨询都有涉及。这个过程磨炼的不是“单打独斗”的办案能力,而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实需求的能力。
我计划深入了解牧区、社区、企业等不同群体的具体法治需求,再“对症下药”,设计他们看得懂、用得上、信得过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模式,确保服务不流于形式,真正赋能基层。
同时,近六年的法律教学经历,让我擅长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程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两年半的执业生涯,又为我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库。我准备用"以案释法"的故事性方式,让法治观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我认为,在基层,一个能讲好故事的“普法老师”有时比一个仅仅精通法条的律师更重要。
执业以来在刑事、民事、商事等多个领域较为丰富的办案经历,构成了我应对这种多元化需求的底气。我能够为受援群众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法律意见,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这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切实为每一位求助者解决问题。
图为肖见文律师开展线下公益法律服务
Q:您对这次西部之行有怎样的期待?希望带来哪些改变?
答:坦白说,在决定参加这个计划时,我对于个人职业成长并没有设定一个具体、量化的期待。我此行的初心,并非是去“镀金”或寻求一份更光鲜的履历,而是希望将我过去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带到真正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如果非要谈“成长”,那我所期待的是一种内心的成长与精神的丰盈。我期待能走出熟悉的办公室和法庭,深入到广阔的草原与乡村,去经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去真切地感受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和他们最真实的法律需求。我相信,这段经历对我个人价值观的锤炼和人生视野的拓宽,将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
至于我希望带来的改变,我不敢妄谈能带来多么宏大的变革,但我愿做一颗温暖的“火种”,留下“带不走的”法律意识,提供“看得见的”法律支持。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工作,让当地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他们知道法律不是遥远而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Q:您有什么想对律所同仁说的心里话吗?
答:我参与西部锻炼计划,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一次选择,我更希望它能够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案件大小,都不要忘记我们选择成为律师时,内心最纯粹的那份初心——那就是用我们的专业,去守护公平,传递正义。
我希望,我的这次远行,能让我们更加坚定这份信念。让我们共同努力,不仅在每一个委托的案件中精益求精,更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向上向善的努力,真正地去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崇高目标。
律师简介
肖见文
海华永泰南昌办公室律师
海华永泰南昌办公室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专职律师。执业前任某上市公司法律培训讲师,专注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典、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学科培训。执业后参与刑事辩护工作,涉及不同刑事案件类型,包括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侵犯财产类犯罪、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犯罪、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等等。参与民商事案件代理工作涉及领域包括婚姻家事、建筑工程施工、买卖合同、民间借贷、劳动争议、共有物分割等。同时,为拓宽工作能力,肖见文律师还接触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参与行政案件的代理工作。
此外,肖见文律师服务于某大型国企及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在起草、审核合同的同时,承担普法宣传、法律知识培训等工作。无论是担任法律讲师或是参与案件辩护、代理工作,肖见文律师专注力强,热忱为客户提供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收获大量客户一致好评。
联系方式:1141683676@qq.com